每一个有理想的教师都渴望成长为富有智慧的“教育者”,过上“美好的教育生活”。一个共同认可的常识就是,培训学校管理系统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,不可急功近利,否则是“欲速而不达”。这正是教师需要坚守的教育真谛。唯有慢慢走,慢慢看,才能领会教育教学的美丽风景。
有一件事让我很难忘。在我还是一个青涩的年轻教师的时候,听完了一位老教师的语文公开课。按照惯例,上完公开课以后,是要倾听评课者的点评的。其中有人点评道:“你这节课整体思路还是很好的。但我发现你有一个问题问得太过简单,思考起来没有任何的坡度,属于无效提问,无效回答。如果不问,会更有效。”授课老教师闻之,微微一笑,并不解释。之后,我和这位老教师交流:“您在备课时没有注意到吗?这个问题似乎是有些简单了些,绝大部分同学都了然于心。”他淡淡地回答:“那一刻,我感觉到了,班上有三四个学生需要这样的问题。”
老教师的回答给我的震撼极大。是的,无论是怎样的公开课堂,它的主人终归只是属于授课教师和学习的学生。评课教师只是“旁观者”。培训学校管理系统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情况,只有教师这位“当局者清”;班级里难免会有一些理解障碍的学生,他们的心理需要只有他们自己和长期教育他们的教师清楚,这也是“当局者清”;尽管只是回答了这一两个“简单的问题”,但是这些学生内心的快乐,更是只有他们自己“当局者清”。
从常识来看,要求教师反思,让教学的每一步环节都“有效”,甚至“每一句话“有用”,如同一个人在享受美食时,给他计算每一口食物有多少营养,是否是他身体所需要的,吃饭速度是否合适,哪一种食物是多吃了一口,某一种食材是否又少吃了两口如此这般的计算,我想就是再好的美味佳肴,吃到口中也是味同嚼蜡吧。
我很欣赏并追求一节能精心设计四五个有效环节、力争“环环相扣、结构紧凑”的课堂,但要把课堂做到像精密仪器一般严丝合缝,高效到“说每一句话都要思考效用几何”,甚至这边一说“下课”那边就应声铃响的程度,常识告诉我,那是把课堂教学视作了“精巧盆景”,比之大自然的草木,缺了些生气,少了些活泼,谈不上生命的灵性。
培训学校管理系统有了以上基于教学常识的认知,我在上课时所追求的便不再是“赶进度”“走教案”,而是我与学生在课堂这个特定时空下的情智交流。这是学生的课堂,教师能不能时时停下来看看学生的“学”,这才是课堂的重心所在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:k12时讯
或拨打联系电话:400-030-2960
浪腾软件官方网站:http://www.climbtours.com